清远大桥畔见证荣耀,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花落清远,盛况空前宣传启动

清远 更新于:2025-06-12 23:10
  • 用户韦发东
    清远刚获得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就已大张旗鼓地宣传上了。

    就在那座横跨市区的大桥旁边,一个巨幅招牌格外耀眼,上面大字写着“全国文明城市 清远欢迎您”,就像在跟每个过客打招呼似的。

    你要说这宣传咋样,门面是真的亮眼,过桥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子自豪感,路人纷纷拿手机拍照打卡。

    说实话,这十年里,清远人可没少“磨刀霍霍”,从街头巷尾的垃圾分类到公交车上见缝插针的文明提示,一点点把形象打磨出来。

    有人调侃,创文过程就像养花,平时浇水施肥,偶尔还得除草,才能开出漂亮花朵。

    一想到这,我就记得有次坐班车,司机大哥跟我聊起自己每天绕城好几圈巡视公共卫生,简直和参与奥运赛前拉练似的拼劲儿。

    其实当年清远在创文路上也走过不少弯,就像小孩学走路,上下扑腾那会儿,总有磕绊。

    不过越是磕了跤,越能学稳了劲脚,现在才能把这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旗帜立得跟金字招牌似的硬气。

    这张“金字招牌”背后,可不只是挂在桥头的几根钢梁那么简单,它背后有政府部门的谋划,也有市民们的点滴配合。
    每当哪个志愿者在街头劝你不要随地吐痰,你可能会心生反感;可等你听明白那背后的苦心,或许就会反过来给他点赞。

    话说回来,城市文明的内核,其实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小事堆出来的:不乱扔垃圾、文明排队、礼让行人……都像一块块砖瓦,砌成了大厦。

    你可能会想,这些事儿跟我有啥关系?可当大街上多了几分干净整洁,空气里都跟着清新了,心情也亮堂了。

    看着孩子在公园里奔跑,没人乱扔果皮,家长们也能坦然放下心来,感受到城市那份安全感。

    这情景就像厨房里炖了一锅鸡汤,食材要称斤掂两,一点点加,味道才能醇厚。

    眼下的清远,不再只是山清水秀的代名词,还多了文明美丽的标签,这让人很有成就感。

    可别以为创文拿了牌子就完事了,城市文明这活儿,好似河流,停顿一秒就要淤泥堵塞。

    所以新一轮的宣传还在持续铺开,除了桥头大招牌,公交站牌、地铁出口、甚至小区楼道都更新了文明提示。

    更妙的是,他们还把这些宣传融入进了文艺演出、广场舞曲目里,像在做一场长线营销,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。

    对比起以前那种单纯的口号式铺设,现在更像是“润物细无声”,你看不到太多硬广告,却能感受到氛围在慢慢发酵。
    我有个朋友专门做社区工作的,说起这事儿眉飞色舞,硬是把文明创建当成一份事业在干。

    他给老人讲文明知识,还拿故事打底,以老黄牛精神形容志愿者,一个比一个生动。

    又比如给学生送教材的时候,顺带讲垃圾分类、礼貌用语,孩子们听得兴致盎然,回头还跟家长“种草”呢。

    看得出来,这种地气儿十足的做法,让文明理念真正落到实处,而不是走过场。

    从某种意义上说,创文就像修桥补路,基础扎实了,群众才更省心,也才能把城市的“脸面”更加打磨得光亮。
    清远的下一步,恐怕就是把这“文明”二字变成本能,让每个人都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。

    想到这里,我挺佩服这座城市的耐心和韧劲,毕竟十年磨一剑,这把剑已经出鞘,锋芒犹在。

    如今走在街头巷尾,能看到更多志愿牌子和温暖提示,也能听见路人那一句“嗯,这儿干净多了”。

    只要人人都能多一份自觉,多一分配合,文明这锅汤就会越煮越鲜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