倡导生态共建共享!清远举办湿地保护宣传周暨创森徒步活动

清远 更新于:2025-07-26 11:00
  • 阿若642

    7月25日,清远市林业局在飞来湖湿地公园启动“保护湿地,珍爱鸟类”湿地保护宣传周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徒步活动。市、区两级林业部门代表、摄影爱好者及市民共200余人参与。

    活动以摄影展、徒步、互动答题等多元形式,向公众展现湿地保护成果,凝聚全民参与生态治理的共识。

    60幅作品首次系统呈现飞来湖湿地公园“常住居民”

    活动主舞台设于飞来湖清远鸡博物馆前,现场展出60幅精选鸟类摄影作品,涵盖灰斑鸻、黑翅长脚鹬等常见鸟类,更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褐翅鸦鹃和画眉。

    “这是飞来湖湿地公园鸟类第一次摸底,并记录了飞来湖鸟类数量最多的一次不完全调查。”据清远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活动前期向清远摄鸟爱好者征集鸟类作品时,15位摄鸟爱好者共投稿100余张,最终按“每种鸟类选1张、同类择优选取”原则,评选出60幅优秀作品。

    这些作品不仅定格了灰斑鸻、北尾红鸲、黑领椋鸟等鸟类的灵动瞬间,更首次系统呈现了飞来湖湿地公园至少有60种“常住居民”,成为清远生态改善的“活证据”,见证了清远生态保护成果。活动现场,李大辉、汤灿明、袁树明、郭金海、梁水泉等入选摄影师获颁证书。

    “我从2008年开始在飞来湖拍鸟,那时种类远没这么多!”摄鸟爱好者代表梁水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。如今飞来湖的鸟类已增至约70种,两个离岸小岛成为鸟儿的“安全屋”,这是湿地保护的显著成果。

    梁水泉常年在飞来湖周边拍鸟,被影友们称为“飞来湖湖长”,他还提出自己的观察:“有些候鸟只是路过,因为离岸小岛屿周边欠缺浅滩难觅食,绿化植物也少有结籽结果的,留不住它们。”为此,他建议,未来清远在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上,可增设浅水滩涂、保留更多离岸岛屿、引入本土食源植物,让这里成为候鸟“愿意停、留得住”的家园。

    1公里徒步串联趣味与知识,互动体验让保护理念“落地”

    活动设置四大板块,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生态之美:

    趣味打卡“玩中学”:起点处的个性化鸟类明信片制作、书签DIY、鸟类绘画等活动,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亲近自然,不少家长拿起手机记录孩子笔下的“小䴙䴘”“红喉姬鹟”。

    知识闯关赢好礼:“谁能读出这个鸟名?”有奖问答环节中,主持人举着“黄腹山鹪莺”的字卡与市民朋友互动。徒步沿途的5个点位更暗藏“惊喜”,一共挂了150个鸟类识别答题卡,参与者答题兑换礼品,在闯关式互动中记住了鸟类知识。

    1公里生态徒步:上午9:45,徒步正式启动。参与者沿1公里路线前行,穿过隧道后约200米便是终点。沿途悬挂的鸟类图片、4点位的鸟类习性展牌,让大家在欣赏湿地风光时,读懂“湿地与鸟类共生”的关系。

    宣传品传递理念:现场工作人员向群众派发印着“绿美清远”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”等元素的手册和环保袋,让“保护湿地”的意识从公园延伸到家庭。

    “灰斑鸻怎么读?”“黑翅长脚鹬长什么样?”……每答对一题,参与者即可领取“绿美清远”明信片或鸟类书签。孩子们举着答题卡雀跃奔跑,带孩子参与活动的市民李女士表示:“边徒步边学知识,孩子记住了好几种鸟的名字,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。”

    上午11:30,活动在参与者的合影与欢笑声中落幕。此次活动既是清远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》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,更通过“政府搭台、群众唱戏”的方式,让生态保护成为“市民共同行动”。

    “湿地是城市的‘绿肺’,鸟类是生态的‘晴雨表’。”活动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清远将持续以湿地保护宣传周为载体,吸纳公众建议,优化湿地生态细节,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夯实生态根基,让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画卷在清远愈发鲜明。

    图文:南方+记者 黄剑琴

    点击图片,一键报料

    【作者】 黄剑琴

    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